典型項目
項目主熱源為涿州熱電廠,終點為良鄉組團鴻順園調峰鍋爐房,沿途向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竇店鎮、高端制造業(房山)基地、良鄉組團供熱。項目總熱負荷為590MW;建設供熱管網33.1km,回水加壓泵站及熱網監控中心1座,最大管徑DN1400。在設計過程中,項目組對供熱主干線管道關鍵點進行了BIM仿真模擬(頂管、暗挖、盾構、架空等),為項目三標段提供有力的支持與參考,使項目關鍵難點更加直觀準確,協助施工提高管線整體進度,能夠根據施工需求調整設計方案,使得設計更為科學合理,安全適用。

項目為能源研發科技中心主要地塊研發樓供應冷、熱能源,占地2000平方米,年總冷負荷12736kw,年總熱負荷8491kw。在使用BIM技術中,三維模型的可視化與模擬性為整個項目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參考,有效解決了地下機房設計與施工中的難題。利用三維建模軟件建立三維真實感生產裝置模型,將模型自動生成施工圖紙并指導施工。項目后期,將模型導入到碰撞軟件進行檢查,配合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模擬、流程模擬、吊裝模擬等,減少了工時,降低了投資;將此模型導入到nv軟件中,為管理運營端提供模型及數據支持。

項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建設用地面積為50000㎡,是北京市第一座液化天然氣工廠,也是煤熱院第一次利用BIM技術進行設計的復雜項目。項目主要以管道設備組成生產工藝,工藝裝置將凈化后的天然氣液化,LNG日產規模30萬方。因采用BIM技術,設計前提為工藝裝置區數據庫及圖形庫的建立,由工藝流程圖為設計依據,直接利用BIM技術進行施工圖設計。流程首先建立三維管道設備模型,然后將模型自動生成平立面圖、軸測圖和材料表,來滿足施工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利用軟件可視化及模擬等功能,對工藝裝置進行優化。
能源中心項目-17050379597.jpg)
中國石油科技創新基地A-29地塊采用燃氣冷、熱、電三聯供系統供能,在能源中心樓設置三聯供系統。三聯供系統全年為數據中心供應中溫冷負荷,冬季對A-29及周邊地塊供熱。項目設置5臺3349kW的燃氣內燃發電機組。項目采用BIM三維設計,將機房建筑、設備、管道、煙風道等專業進行建模,在建模過程中,合理優化機房整體布局,保障了機房實際空間分布和視覺效果,模擬運行維護人員巡檢過程及事故工況逃生過程,檢驗管道、煙道、風道以及電纜等碰撞問題,為運行人員提供可視化模型。

北京市天竺房地產開發公司鍋爐房煤改氣工程,是一座新建半地下燃氣鍋爐房,鍋爐房容量為3臺29MW燃氣熱水鍋爐,配套輔機及換熱設備。BIM任務始于3月下旬,經過小組成員的討論確立了設計方案。在原有的熱力設備圖形庫和熱力管線等級表基礎上針對該項目進行了完善,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建模和布管設計。隨著項目的進度完成BIM設計,完成設計檢查和碰撞檢查,協助二維設計人員對碰撞位置進行調整,提高設計質量。

項目采用BIM技術進行設計,除滿足施工需要以外,將中控系統與BIM相結合,滿足后期智慧運行的需要。并結合三維管網管理與監測信息化系統,運用以BIM為核心的物聯網、大數據、傳感器、云計算等關鍵技術,針對傳統運維管理中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人員多、水平差、業務割裂等問題,實現統籌化管理。為設備設施管理、能耗及環境管理、安全應急管理等技術應用提供一個高效、可靠的管理手段,為運維管理帶來更大的增值服務與社會效益。